(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活动2】 如图,将∠AOB的两边对折,再折个直角三角形(以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吗?
学生活动:首先独立操作,然后观察操作后的图形,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发现,折痕DP和折痕PE与其他边有着特殊的关系:(1)PD⊥OA,PE⊥OB;(2)PD=PE,最后寻找上述结论成立的理由:(1)由折叠过程可以得到;(2)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得到,△OPD≌△OPE,进而得到PD=PE.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独立操作、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对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用数学语言表示:
∵OP是∠AOB的平分线,PD⊥OA,PE⊥OB,
∴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活动3】我们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上述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结合图形,先用符号和语言表示已知和求证,然后寻找全等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几何符号和语言的描述,注重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活动结论:
(1)分清题中的“已知”为“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合图形,用符号表述为“已知:∠AOC=∠BOC,点P在OC上”.
(2)分清题中的“求证”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结合图形,需在已知中添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求证”用符号表述为“求证:PD=PE”.
(3)考虑证明Rt△OPD≌Rt△OPE,即可得到PD=PE.
(4)证明过程如下:
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求证:PD=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