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的孝顺,朗读时语气应该沉稳有力,读出其中的不容置疑、重大的责任感和诚挚的孝心。表现在他的行动中,“我和母亲走在前面”,用行动时时陪伴母亲;“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为母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孝心感人。表现在他的心理上,“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埋怨春天来得迟,是因为担心年老体弱的母亲挺不住,反复的修辞方法使得他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深挚,朗读时声音要低沉,语速要缓慢,应该读出一点对天气的怨恨,和对母亲的担心;“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总算”表现了作者对温暖的春天的热切盼望,因为母亲可以不再受到严冬的威胁,可以更好地生活下来,一个“熬”字既写出了母亲衰老生命的艰难,更写出作者对母亲的关怀和为母亲能够迎来一个新的春天而无比庆幸、欣喜的心理。朗读时应该将重音放在“熬”字上,读出庆幸之意。
可以献花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文中正面写妻子的笔墨虽然不多,但丝毫不能淹没妻子的人性美。首先,她陪同丈夫、婆婆一起散步,就表明了她的温柔孝敬;文中“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表现出妻子的明理贤惠;散步时她背起了儿子,与丈夫一起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为亲人付出了她真诚的爱,这是一位甘愿奉献的妻子。
可以献花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信赖儿子,尊重儿子,非常慈爱;“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表现出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和疼爱,同时也是对儿子的理解和疼爱,母亲不为难儿子,多么善良的一位母亲呀。
可以献花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了儿子的聪明、可爱;当爸爸提出要走大路时,他没有哭闹,表现出对别人的理解,非常懂事。
4.教师小结: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共同分享一家人的和谐幸福。
5.教师引导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延伸阅读,升华亲情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意。
学生交流后,教师明确: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责任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一代;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3.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让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教师出示一组富有诗意的句子,让学生配乐朗读,然后请学生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