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三 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概述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三峡独特的美。
难点:品味优美语言,体会作品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式一: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一睹三峡风采。(播放三峡风光图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追随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走进一千多年前的三峡,开始一段“三峡之旅”吧。
方式二:在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长江上,有一处无比壮美的景观,它就是闻名世界的三峡。
人们都说,三峡美,三峡奇。那它美在哪里,又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北魏的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的魅力!
推进新课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用心听读,注意字音、节奏、韵律及情调,初步领略三峡之美。
2.教师点拨重点词句的朗读停顿,学生自由朗读,欣赏三峡之美。
3.学生四人一组,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疑难词语的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举行小组知识竞赛,夯实文言知识。
5.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景观的?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二、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的山的语句。
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从描写三峡的山的语句中,可以看出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
明确:三峡的山有连绵高峻的特点;连、无阙处、重、叠、隐、蔽等词体现其特点。
3.找出具体描写三峡水的语句。
明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靧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四季的水?
明确:先写夏季,再写春冬季节,最后写秋季。也是按照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写的。
5.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