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的兴趣;对分子间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模型来配合讲解,从而突破这一难点。同时,教师可依据授课时间及本校学生实际水平,补充思考讨论题,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如熔化、汽化等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热水、冷水、红墨水、滴管、铅柱、小刀、钩码、弹簧、乒乓球。
知识准备:复习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等知识。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在教室中撒几滴香水,让学生谈一下有什么感觉。闻到香水味。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能闻到香水味而看不到带香味的分子运动?分子体积很小,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第一自然段,能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得出:分子体积小而数量多。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有这样的特点,那我们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这不失为一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讨论得出:能闻到香水味,说明香水分子跑到了我们鼻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种宏观现象来推知分子运动情况,就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
转换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推进新课]
多媒体展示:
一、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