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2006黑龙江鸡西)近日据《法制晚报》报道,今后在封闭的公共场所吸烟将负法律责任。因为在封闭的场所里,只要有人吸烟,场所内的其他人就会闻到烟味,从而损害他人健康。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其他人会闻到烟味,是吸烟者呼出的有害气体不断扩散,又被其他人重新吸入的现象,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答案: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首先要弄清花气袭人知骤暖的意思,花气指花香,袭人是形象化地描述花香传过来,人闻到了花香,骤暖就是突然暖和,温度升高。从物理知识的角度解释,空气温度升高后,花朵中的芳香油分子运动更剧烈,扩散加快,我们就闻到了花香。而诗人则是从花香袭人推知气温升高,即骤暖
答案:无规则运动  升高
3.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少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温度较高的分子运动                          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思路解析:通过理解热运动的定义可知:一个分子的运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少数分子也是不能代表物体的热运动的,选项AB都不对。热运动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温度低时热运动缓慢,但并不是没有,选项C不对。
答案:D
4.(2006四川攀枝花)下面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A.春风杨柳万千条                              B.夏日炎炎似火烧
C.金秋桂花遍地香                              D.寒冬北国白雪飘
思路解析:有关扩散现象,需要从两个方面把握:扩散现象在宏观上的表现是不同物质互相进入对方;而从微观上看,扩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5.(2005江苏无锡)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思路解析:分子热运动是分子的微观运动,不是物体的宏观运动,一定要正确区分。
答案:B
6.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无间隙
思路解析: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其中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D不正确。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只不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取决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实际上,正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而且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斥力会越来越大,所以才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答案:A
7.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几种说法中,哪几种是正确的(    
A.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位置r时,引力等于斥力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思路分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些。所以当分子间的距离在某一位置r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时,斥力大于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时,斥力小于引力,对外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约10r时,引力和斥力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ABD
8.如图16-1-2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16-1-2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间有间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思路解析:在乙图中,由于肥皂液薄膜中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两侧的薄膜都对细线产生拉力,所以细线在中间位置平衡。但是在丁图中,当左侧的薄膜被戳破后,细线只受到右侧薄膜的拉力,所以细线向右偏移。
答案:A
9.(2006广东广州海珠)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水的温度为0 ,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B.这是扩散的现象,它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C.这是扩散的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扩散将进行得越快
思路解析:在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这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越慢。所以A选项错误。扩散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温度降低,扩散只是变慢,但不会停止。所以选项B错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扩散现象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运动了,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变。看到水变红是红墨水的分子混入水分子中,显红色的还是红墨水的分子,而不是水分子,所以D选项错误。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10.((2006山东济宁)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污水排入池塘不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思路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矿石粉碎成的粉末并不是分子,它仍然比分子大得多。B项错误,热水瓶的瓶塞难以拔出是瓶内倒入热水后,由于温度不断降低,使瓶内水和空气

的压强减小,瓶塞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就难以打开,并不是分子引力造成的。C选项正确,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选项错误,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空隙较大,不是由分子间的引力造成的。如果只考虑分子间引力,那么气体分子就会紧紧地吸在一起,就不是气体了。
答案:C
11.(2006山西太原)将图16-1-3甲中的块状食盐和图16-1-3乙中的水混合,待完全溶解后如15-1-3丙所示。
16-1-3
1)从上述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产生实验现象的本质提出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题目可以看出,混合后体积减小,这时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搅拌,小分子渗入大分子的缝隙间,使得混合后的体积减小,正如乒乓球渗入篮球缝隙间一样。
答案:1)混合后体积减小
2)分子间有间隙
12.如图16-1-4甲,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块紧紧挤压在一起,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如图16-1-4乙,用弹簧测力计将玻璃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明显变化。以上两种现象表明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4
思路解析:这就要求分析每种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并归纳其共同特征。甲图中为什么能吊起一个重物?乙图中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这两种现象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分子引力。
答案: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3.家中煮鸡汤时,整间室内飘满鸡汤的香味,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根据上述现象,试举出3—4个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思路解析:要想根据现象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必须搞清现象的实质,飘满鸡汤的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一种扩散现象。所以,本题其实是让我们列举一些扩散现象的例子。
答案:如:(1)打开醋瓶时,可闻到醋味。
2)走进医院时,可闻到药味。
3)衣橱内的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了。

14.烧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凉了以后,香味渐渐减小,这是为什么?
思路解析:烧菜时和菜凉时的重要区别是温度的高低不同,而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答案:烧菜时温度很高,菜和佐料的分子运动很剧烈,有大量的分子扩散到周围空气中,所以,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而菜凉了以后,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扩散到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减少,所以,香味渐渐减小。
15.取一张纸,按平常的做法将这张纸撕成两半;再将同样的纸一端压紧,另一端用手向外拽。试试看是否还像刚才那样容易把纸分成两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路解析:撕纸时克服的是被撕部分较少的分子间的引力,而向外拽纸时需克服较多的分子间的引力,因此不容易拽开。
答案:当然不容易。因为这两次撕纸时起作用的分子个数不同,所以分子引力就不同。
16.在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肯动脑筋的小敏猜想:两个铅柱不易分开,是不是由于两个铅柱的上下底面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不能分开,而不是由于分子之间引力作用的结果呢?请你帮小敏设计一项实验来否定小敏的猜想。
思路解析:可以将此实验放在一个没有大气压力存在的环境中进行,以否定小敏的猜想。
答案:将结合在一起的铅块放在玻璃钟罩中,然后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将会看到结合在一起的铅块并没有因为不受大气压力的作用而分开。
17.阅读下面短文,试着回答文章后面的几个问题。
分子的扩散运动和扩散现象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很大,分子间极为频繁地相互碰撞着,每个分子的运动轨迹都是无规则的杂乱折线。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在0 时,空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约为400 m/s,但是,由于极为频繁的碰撞,分子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气体分子沿一定方向迁移的速率就相当慢,所以气体分子扩散的速率比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要慢得多。
    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绝大多数固体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这是固体分子运动的基本形式。但是,在一定温度下,固体里也总有一些分子运动速度较大,具有足够的能量脱离平衡位置。这些分子不仅能从一处移到另一处,而且有的还能进入相邻的物体,这就是固体发生扩散的原因。固体的扩散在金属的表面处理和半导体材料生产上应用很广泛。例如,钢件的表面渗碳法(提高钢件的硬度)、渗铝法(提高钢件的耐热性)利用了扩散现象;在半导体工艺中也利用了扩散法渗入微量的杂质,以达到控制半导体性能的目的。
    液体的分子热运动跟固体相似,其主要形式也是振动。但除振动外,还会发生移动,这使得液体有一定体积而无一定形状,具有流动性,其扩散速度也大于固体。
(1)根据文章的介绍,你能否将固体、液体、气体的一般扩散速度按大小排序;
(2)除文章中提到的扩散应用外,你能否举一例说明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思路分析:首先通读短文,进行比较,从物质结构中就能体会到扩散的速度,但注意扩散速度不等同于分子运动的速度。
答案:(1)气体、液体、固体  (2)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