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中国的古代小说,也和世界各国的小说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索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把文学和历史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表现在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没有停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里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才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任务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将给人们听的说书艺术。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这时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人物、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就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如此。
在这里还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们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有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穿凿附会而取得的。